芯片自研和收购,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
计算力是所有互联网应用的基础,芯片作为算力的核心,其重要性已得到互联网巨头的一致肯定。近年来,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投入了自研芯片的浪潮之中。 “出身名门,血脉高贵”的平头哥寄托着阿里芯片产业化的希望,生而不凡,能否铸就辉煌?无“芯片”,不巨头
我们都知道,PC和移动芯片都是“巨头+巨头”模式,比如Intel与微软的“Win-Tel”联盟,智能手机领域高通与小米、三星等手机巨头间的联盟。IoT时代的碎片化和强应用驱动,科技巨头“造芯”已成大势所趋。
总体而言,国内以BAT,国外以苹果、Meta(Facebook)、谷歌、亚马逊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都在积极布局芯片。
国内来看,百度侧重于自动驾驶和智能语音领域,在芯片研发方面主要与ARM、紫光、汉枫电子合作,发了集成RDA5981(紫光)、mbed(ARM)、HF-LPB200U模组(汉枫)的DuerOS 芯片。
阿里方面,通过对内成立达摩院,围绕平头哥进行芯片研发制造,对外重点投资、收购垂直领域有实力的芯片初创公司,采用“自研+投资”双管齐下的策略,造“芯”之路颇为激进。
腾讯方面,其有着长期的芯片研发规划和投入。曾领投了一家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,该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编程芯片,能以6.5MB/s的速度处理网络数据包。2020年成立专注芯片研发的蓬莱实验室,旨在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、验证全覆盖;2021年11月宣布紫霄、沧海、玄灵等3款自研芯片。
国外来看,2010年以来苹果通过自研A系列、M系列芯片指明了自研芯片的可行性。2019年Meta(Facebook)自研芯片计划逐渐曝光。谷歌开发了一款用于Pixel手机的图像协处理器Pixel Visual Core。亚马逊2015年购买的Annapurna开发了系列自主芯片产品。
阿里芯事回顾
阿里造芯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内部驱动。
我们都知道,阿里经济体横跨电商、金融、物流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全球化等场景,用户规模庞大,拥有世界上最挑战、最丰富的计算场景、网络场景、机器学习场景,需要使用大量芯片。研发芯片可以降低阿里巴巴经济体整体计算的成本,其内部对于自研芯片需求日益强烈。
据悉,早在2014年,马云就开始琢磨:“要不要做芯片,如果要做的话该怎么做”。
马云谈及“造芯”
图片来源:网易
2015年,阿里巴巴宣布与杭州中天微合作,中天微是中国大陆领先的拥有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。
2016年1月,阿里就入股中天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,但是具体的融资金额并未披露。
2017年开始,包括寒武纪、Barefoot Networks、深鉴、耐能(Kneron)、翱捷科技(ASR)、中天微、恒玄科技、旷视科技、商汤科技等AI芯片公司先后拿到了阿里的投资。
2017年10月,阿里成立达摩院,重点布局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,计划在芯片等关键领域做基础性技术的研究投入。
2018年4月,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中天微,直接掌握其嵌入式CPU和物联网芯片的技术和产品,为其后续结合业务开发端上AI芯片奠定了一定基础。
2018年9月,阿里宣布将此前收购的中天微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成“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”,推进云端一体化的芯片布局。
自此,平头哥登上舞台中央。
阿里“造芯”历程回顾
但不为人知的是,中天微创始人严晓浪先生曾任浙江省科技厅厅长,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和信息学院院长,1990年-1993年任北京任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总工程师,期间部分主持了国家第三级集成电路CAD系统的国家攻关,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等,履历颇丰。但作为“汉芯”评审鉴定的专家之一,这让其曾饱受争议。
从技术来看,中天微号称“中国唯一”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,根据笔者调研及咨询业内人士了解到,中天微早期技术源自摩托罗拉的Power PC,是十多年前摩托罗拉内部已经淘汰的技术,可以说中天微的IP其实就是摩托罗拉的M core,中天微商业化运作后改名叫C core。可以说,平头哥技术主要基于达摩院预研的多套AI芯片架构,结合中天微嵌入式技术,后续的芯片产品都有其“影子”。
尽管争议不断,但中天微公司在高性能微处理器上仍旧有一定技术积淀,加上其深厚的政商背景,实力依旧不容小觑,这也是阿里愿意以一定溢价收购的原因。
自成立之后,平头哥内部团队扩张非常迅速,从早期的210多人左右增长至目前千人规模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“平头哥团队来源于几大部分,早期是收购的中天微的技术团队(50多人),后期有高通、AMD等外企芯片背景人选加入,华为被制裁后部分海思的大佬们陆续加入,还有很少量的外籍友人,内部存在一定的小山头,但是经验和实力还是不错的”。
此外,平头哥内部分为几个项目小组,主要有做处理器的倚天、玄铁,做 AI 加速芯片的含光,做 MCU 和 RFID 的羽阵。各组之间技术水平、氛围及薪资等差距都比较大。整体来看,公司目前氛围还算不错,与OPPO、小米等相比优势比较明显。
从产品来看,自2018年9月成立,时隔不到1年,2019年7月,“平头哥”正式发布新款RISC-V处理器芯片玄铁910,至今玄铁系列处理器累计出货量已达25亿颗。2019年9月发布的含光800已实现规模化应用;2021年10月发布的倚天710逐渐实现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。
整体来看,平头哥端云一体全栈产品系列初步成型。基础IP:C-Sky系列、玄铁系列,为AIoT终端芯片提供高性价比IP;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:无剑SoC平台集成CPU、GPU、NPU等;AI芯片,含光800通过AI云服务为AI场景提供高性能算力。

通过这三大产品系列,平头哥实现了芯片设计链路的全覆盖。阿里也通过这些芯片战略展现了芯云端的芯片决心。
平头哥主要芯片产品情况

从 通过自研C-SKY指令集和开源RISC-V指令集,旗下主要的玄铁系列处理器“朋友圈”已扩散达200余家企业,包括全志科技、卓胜微、中科蓝讯、小米、大疆等等,阿里芯片战略初见成效。
总的来看,平头哥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,一方面依托原有“中天微”多年技术积累,结合阿里基础设施事业部和达摩院的前沿算法研究,积淀深厚;另一方面通过阿里投资和收购的终端“朋友圈”应用助推,不断试错。在内部自研及外部战略投资的双管齐下策略下,其进步也就顺理成章。
代表着阿里巴巴自研芯片业务的投入和决心,也是国产自主芯片的产业化落地的象征。
对于未来,马云曾表示,“这不是短时间所能达到的,也许还要用上18年时间,或许还需要38年时间,但我们致力于将它实现。”

编辑:ZQY 最后修改时间:2022-08-26